当前位置: 主页 > 博睿动态 > 公司动态 >

研究|产业大脑的定义、内涵与本质(下篇)

未知 大力哥 2024-02-29
—03—

产业大脑在实施过程中的进展如何?产业大脑被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在允许适度超前建设的背景下,各省推进速度很快。浙江省在去年就已经遴选推出《2022年产业大脑信息业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名单》,涵盖七个具体的细分行业,包括印制电路板、无人驾驶、智能传感器、时空信息、影视文化、海洋数据和智能光电等行业产业大脑,它们的建设主体均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经过对其2022-2025年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行业产业大脑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向本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靠拢”,即通过大规模推动垂直行业上下游企业上云上网,推动各类相关资源、主体、知识集聚共享,实现对整个产业链条的赋能改造和效率提升。这种情况与产业大脑的原本构想似乎有些偏差,不过也许是浙江省产业大脑建设的阶段性所需吧。

浙江省2022年细分行业产业大脑(节选)

从实施效果来看,2023年5月份,浙江省经信厅披露了两个案例:一是电机产业大脑,已辐射全国29个省、20多个行业,服务企业2842家,接入未来工厂(智能工厂)14家,设备4952台,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50%以上,降低生产运营成本25%以上,减少故障停机时间80%以上。二是纸包装产业大脑,注册用户超37856家,服务用户超13000家,已拓展到山东、河北、河南等17个省份,初步实现走出浙江、服务全国的目标。

山东省的步伐也很快。2023年7月19日,山东省发布了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名单》,共计有化工新材料、智能家居、锂电池、海洋食品、精制茶等16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入围。这里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每个产业大脑只公布了组织单位,而没有公布关键的实施主体
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名单
—04—

产业大脑的建设面临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浙江省作为全国产业大脑建设的急先锋,在实施过程的确遇到了不少困难。例如在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出《我省产业大脑建设面临的瓶颈及其破解路径》的议案,其中列举的问题包括:产业大脑的目标定位是否偏高;政府主导力量过强,市场需求驱动和竞争力偏弱;以技术专家为主导,懂市场、会经营的经营性人才紧缺;缺乏赋能成功企业的示范效应;缺乏系统性配套政策的有效支撑等等。不得不说,上述提出的问题可谓精准,应该是经过仔细的摸底调研得出。在这里,由于本文不是技术性论文,所以仅就自身对产业大脑的理解提出一些看法。

第一,产业大脑要囊括政府、行业和企业三者的数据,除了技术问题之外,还需突破制度、政策与法律等的制约。在经济分析中,我们常说国民经济包含三大“部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各自存在和运转所产生的数据是一个相当庞大的量级。如今,产业大脑需要将其中的政府和企业(含行业)数据全部囊括在一起,也就是占据整个国民经济数据总量的三分之二,其规模可想而知。当然,这在日益突飞猛进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面前,也许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真正的难点在于突破制度、政策和法律的制约,这比纯技术层面要复杂得多。原因在于,产业大脑所需要的数据总量之多类型之丰富超出以往,例如它需要产业链条上企业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数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的行业数据等,这些数据属于企业或机构私权范围,很多属于商业机密范畴,是否能公开和有义务公开?这是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第二,产业大脑要打通政府、行业和企业各自的智慧中枢体系,并实现同时服务三者的目的,需要强大的整合能力。如今,各行各业均在采用各种最新数字科技手段,构建基于自身的智慧中枢。例如,在政府系统,已经有各类的政务云平台上线运转;在行业领域,已经有大量的跨领域、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诞生和发展;在企业端口,大中型企业基本上都有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智能管理系统。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一是各个子系统均处于探索应用阶段,远未发展成熟;二是各个子系统其实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大脑,服务于自身业务所需;三是各个子系统的迭代进化尚处于独立运作的阶段,相互之间并未关联打通。而产业大脑要做的,就是把这三者全部综合在一起,实现数据跨界融合下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进而服务于政府、行业和企业部门。就现阶段而言,整合各方尚在发展中的智慧平台系统,实施起来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第三,产业大脑有效运转的基础在于数据,而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将是一项长期和庞大的工程。也许有人会说数据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自动采集即可,这话不假,例如交通监控的车流量、工业产线上的设备参数等,的确可以实现自动化采集。但是产业大脑需要的,就不仅仅只是这些实时动态数据。像政府经常临时需要的报表,企业经营的市场数据等,这些都是典型的“非标数据”,现阶段根本无法做到自动化采集,而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去获取。前几年很多地方建立的大数据中心/平台,普遍面临的境况就是数据做不到及时更新维护,导致大数据变成了存量数据仓库,只是把传统账本上的数据迁移到服务器而已。所以对于产业大脑来说,其所需要的数据类型和质量更为广泛,如果最新的实时、动态、非标数据无法及时进入,仅凭系统建立初期输入的存量数据和后期自动化采集的数据,是难以“喂养”出足够成熟的产业大脑的。

第四,产业大脑连接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万千主体,端口众多,需要极高的安全防护水平。浙江和江西的《指南》中均提到,产业大脑安全防护原则上应当具备不低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防护能力。防护对象应覆盖产业大脑各个数据流动层级包括不限于现场设备、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基础设施、能力组件和场景应用、数据等方面,各方面所包含的资产都应纳入产业大脑安全防护范围。要知道,“信息安全三级防护能力”是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体系中的最高级别,也被称为国家安全级。产业大脑要求所有接入的各方资产均应纳入该防护体系和标准之内,可想而知,其对安全防护能力的要求有多高。

—05—
作为结语,不得不说,产业大脑的提出和探索,是一项非常具有超前性的构想,是一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谋划经济运行管理模式和效率提升的创新实践。但是,其目标定位之高、涉及领域之广、涵盖主体之多前所未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各个地区自身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分步实施,逐项分解推进,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这从率先提出这一构想的浙江实践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来源:
中羿产业视点

关于博睿产业研究| 联系电话:0755-28710002 13713772583 | 联系邮箱:286157500@qq.com| 客服QQ:286157500

博睿产业研究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7342粤ICP备2021060335号